核心觀點:
1. 窮則變,變則通。疫情三年,出口的強勢有效彌補了我國內需的羸弱。然而,目前出口已快速落入負增長區間,未來靠什么來支撐中國經濟?近期疫情防控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支持政策有所加快,“弱現實”之下似乎燃起“強預期”。最終,預期能否兌現?
2. 出口負增長的時期往往對應著國內貨幣條件的寬松,實體部門杠桿率的抬升,甚至是金融市場風險偏好的增強。但當下與過往最大不同在于疫情??v觀東南亞經驗,管控優化的初期,短期經濟會由于疫情惡化而受到一定沖擊,此后將加快向疫前恢復。
3. 地產是內需修復的關鍵。近期政策多加碼于供給端,“保交樓、防風險”固然能緩釋居民購房的擔憂。但若無需求端政策更為積極的支撐,整體市場的改善依然艱難。特別地,疫情困擾下居民收入的預期能否企穩,成為本輪地產修復中最為特殊的要素。
4. 展望未來,發展仍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紤]外需和匯率等,明年出口將持續小幅負增長。參照過往政治經濟周期,內需政策有望加碼。疫情防控優化大勢所趨,但漸進過程或長于東南亞國家。待疫情緩釋,地產、消費等內生動能才會實質性企穩。
正文:
疫情三年,出口的強勢有效彌補了我國內需的羸弱。然而,目前出口已快速落入負增長區間,未來靠什么來支撐中國經濟?窮則變,變則通。近期疫情防控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支持政策有所加快,“弱現實”之下似乎燃起“強預期”。最終,預期能否兌現?
一、出口轉負,然后呢?
發達經濟體而非新興市場的需求主導我國的出口走勢。隨著歐美經濟的持續下行,我國出口放緩的趨勢顯而易見。不過,基于人民幣貶值對于出口的提振有半年左右的時滯,其對明年出口或有一定的正向支撐。初步預計,明年出口將維持-1%左右的水平。
圖1. 出口將持續小幅負增長
來源:WIND,OECD,筆者測算
外需不足,內需補。出口負增長的時期往往對應著國內貨幣條件的寬松,實體部門杠桿率的抬升,甚至是金融市場風險偏好的增強。借鑒歷史,隨著新一輪政治經濟周期,疊加“五年規劃”進入第三年,明年基建實物工作量可能呈現超季節性抬升。
圖2. 出口轉負,內需補上
來源:Bloomberg,WIND,筆者測算
二、企穩預期,能兌現嗎?
當下環境與過往最大不同在于疫情??v觀東南亞的經驗,在管控優化的初期,短期經濟會由于疫情惡化而受到一定沖擊,但完成試探后將加快向疫前恢復。值得注意的是,在防疫優化過程中,若病毒變異誘發更大級別疫情時,管控強度仍有階段性的反復可能。
圖3. 防疫優化后,經濟或先抑后揚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東南亞包括越南、泰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等。
地產是內需修復的關鍵。近期政策多加碼于供給端,“保交樓、防風險”固然能緩釋居民購房的擔憂。但若無需求端政策更為積極的支撐,整體市場的改善依然艱難。特別地,疫情困擾下居民收入的預期能否企穩,成為本輪地產修復中最為特殊的要素。初步預計,商品房銷售轉正待到明年二季度,投資趨穩回正則需到明年下半年。
圖4. 先應對房企風險,然后才是修復
來源:WIND,筆者測算
注:收入、利率、風險均為各自對銷售的拉動。
三、基本結論
一是窮則思變。出口負增長的時期往往對應著國內貨幣條件的寬松,實體杠桿率的抬升,甚至是金融市場風險偏好的增強。但當下與過往最大不同在于疫情??v觀東南亞經驗,管控優化的初期,短期經濟會由于疫情惡化而受到沖擊,此后將加快向疫前恢復。
二是地產是內需修復的關鍵。近期政策多加碼于供給端,“保交樓、防風險”固然能緩釋居民購房的擔憂。但若無需求端政策更為積極的支撐,整體市場的改善依然艱難。特別地,疫情困擾下居民收入的預期能否企穩,成為本輪地產修復中最為特殊的要素。
三是展望未來,發展仍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紤]外需和匯率等,明年出口將持續小幅負增長。參照過往的政治經濟周期,內需政策有望加碼。疫情防控優化大勢所趨,但漸進過程或長于東南亞國家。待疫情緩釋,地產、消費等內生動能才實質性企穩。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