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m2mmo"><center id="m2mmo"></center></menu>
  • 地方協助富士康招工:要歸位,不要越位

    佘宗明2022-11-18 12:38

    佘宗明/文 連日來,鄭州富士康“用工短缺”的情況受到輿論關注。一方面是富士康提供了據稱是“十多年來最好待遇”,包括調高時薪、提高出勤補貼、設立穩崗津貼等,以確保旺季的生產需求;另一方面,河南部分地區要求基層干部帶頭去鄭州富士康務工,務工期限1-6個月不等。

    地方政府幫富士康招工,難免引發各式解讀。這類解讀,本質是圍繞政府角色應該怎樣歸位和如何避免越位展開。

    就協助招工行為來說,這未嘗不是服務型政府的角色歸位——幫富士康度過眼前的“缺人危機”,是保市場主體、穩就業棋盤中應有的落子。

    這些年來,富士康與河南、鄭州的雙向奔赴和相互成就,已被不少人奉為地方招商引資的范本。說“鄭州離不開富士康,富士康也離不開鄭州”,毫不夸張。

    復旦大學副教授蘭小歡曾總結,地方政府對重資產制造業青睞有加的原因有三點:投資規模大,對地方GDP拉動明顯;增值稅往往在生產環節征收,與生產規模掛鉤;可以吸納從農業部門轉移的低技能勞動力,同時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對鄭州來說,富士康的價值確實舉足輕重:2020年,鄭州富士康以316.4億美元的出口額高居中國外貿出口百強企業之首。在富士康帶動下,過去11年里,鄭州外貿總額大漲15倍;富士康的落戶還吸引了超30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駐,讓鄭州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帶,“國際鄭”名聲鵲起。更何況,富士康還是個能貢獻可觀稅收的納稅大戶,是個能拉動約30萬人就業的巨型就業容納池。

    對富士康而言,正是依托河南的人口、土地和政策優勢,作為果鏈代表性企業的它,才能得以在產能爬升中快速擴大規模,鞏固最大代工廠地位。時至今日,鄭州富士康已成蘋果手機的主要生產基地,生產了全球約一半的蘋果手機。

    眼下富士康正處在蘋果新機備貨關鍵期和自身訂單旺季,必須“全功率運轉”,可在10月下旬的工人返鄉風波沖擊下,用人緊張局面加劇。在疫情因素導致勞動力供需失衡、市場調節失靈的背景下,當地協助富士康解決用工難題,既是著力于幫企業復工復產,也有助于解決就業問題和避免供應鏈外流。本質上,這是責任歸位而不失位。

    但是,責任“歸位”的同時,也要避免“越位”。對應的要求就是,拿捏好善治分寸。唯有為企紓困和不越邊界兩個方面都拿捏好了,方能將好事做好。

    據了解,當地部分鄉鎮已收到協助鄭州富士康招工的任務,并向管轄村鎮分配人數指標。協助招工沒問題,在此過程中,也要避免對個體的強制或裹挾,以免以解決問題的名義制造出新的問題——強制或裹挾個體,不僅僅是方式粗暴的問題,更涉及權利保障的議題。

    同樣值得呼吁的是,地方政府協助富士康招工這類助企善意當無差別覆蓋和輸送給所有企業,包括中小微企業。

    在此事件中,鄭州富士康是當地重點保障企業,政府協助招工頗具指向性,這可以理解。接下來,要營造更好的“親”“清”政商關系和更優的營商環境,需要將其從特事特辦變為助企常態,讓“一企一策”式服務變為為企紓困的標配動作。

    近些年,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大背景下,幾乎全國各地都給轄區企業推出了普惠的服務政策,比如只跑一次、一窗通辦就能解決工商注冊等問題。如今,隨著服務理念深化以及為企紓困的新命題,這類服務仍有拓展空間——推出個性化“套餐服務”,“一企一策”滿足不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需求,切實解決其深層次堵點與難點。

    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為企紓困成了各地的常規動作。為企紓困,需要政府在“管理”之外給自身角色倫理中植入更多“服務”內涵:富士康缺人,就協助招工;有的企業缺資金,就幫著疏通融資渠道……這類排憂解難舉措,該是普惠性的、個性化的。換句話說,為企紓困要“應紓盡紓”——無論它是富士康,還是其他企業。

    就此看,河南當地協助富士康招工不是問題,不協助才是問題,而這類紓困式幫扶該有面向所有企業的普適性,面對龍頭企業是這樣,針對中小企業亦當如此。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版權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觀察網立場。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小说区三区
  • <menu id="m2mmo"><center id="m2mmo"></center></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