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青 年末將至,各大社交平臺上又涌現出大量打著“代理免除債務”“逾期鏟單”“征信修復、洗白”等旗號的代理維權信息。
“一般這些信息的發布者背后都是反催收或者說是債鬧團伙,他們將自己包裝成幫助債務人脫離苦海、協助債務人上岸的律師或者專家,通過在網絡平臺迅速傳播分享經驗,以幫助減免債務、優化債務、征信恢復和停息掛賬等虛假宣傳定向吸引客戶。”有金融科技行業從業者在11月1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監管不斷規范催收行為,債鬧團伙就開始鉆政策空子,針對個人借貸的惡意逃廢債行為和相應組織也迅速增多?;旧厦考移脚_都吃了不少苦頭,尤其是在年末,每天要處理大量類似事件。”
針對互聯網金融領域違法違規代理維權的風險,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也于11月16日發文指出,金融消費者應理性購買金融產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金融服務協議的約定通過正規渠道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增強相關風險防范意識,警惕并自覺遠離違法違規代理維權陷阱,任何時候都要妥善保護好個人信息。
下一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將在有關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研究建立共同打擊違法違規代理維權的行業自律協作機制,發布實施金融領域代理維權互聯網信息發布的基本要求和違法違規代理維權活動特征指南。
看似“友好”的代理維權
“欠債沒錢還也不要緊,教你一招成功上岸,有興趣的私聊”“有了債務問題要及時處理,專業律師組建的債務重組團隊,讓你欠三千只需還兩千”“被暴力催收怎么才能減免結清?協商債務重組你值得擁有!”等類似推廣信息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頻繁出現。
度小滿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代理維權信息除了在上線大力推廣外,還會在線下派傳單推廣,以及一些售樓處和汽車銷售門店的銷售人員引薦。
據了解,代理維權服務模式一般分為兩種:開辦培訓班收取高額費用以及接受委托直接代理維權。
第一種“培訓班”主要面向兩類人群,一是有意愿加入代理維權行業的新人從業者,二是有需求修改征信的個人“攜案參訓”。
在培訓過程中,代理維權人會教授與金融機構溝通的技巧,找金融機構瑕疵,找到后,不主動提出需求,讓金融機構主動提出和解方案,以占據談判主動性,達到修改征信目的。代理維權者會抓住銀行“怕”監管部門查到瑕疵,以通過監管投訴的手段要挾銀行修改征信。
第二種方式則是索要客戶預留手機號、家庭地址、預留聯系人等個人信息,并要求客戶郵寄電話卡,且在代理過程中,代理維權人一般會為客戶編寫投訴函件,冒充客戶本人到監管部門或金融機構進行惡意投訴。
比如在2021年初,360數科客戶陳某某對借款費用及還款時間產生分歧,委托其丈夫李某某處理,溝通中李某某不斷強調借款合同、借款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違規。公司核實沒有問題,李某某不認可并惡意投訴。
事后,李某某主動尋求合作稱,“自己原本就是做反催收的,可以提供一套方案想和持牌金融機構合作,不收公司錢,轉而收取客戶費用”。而后,被360數科果斷拒絕。
“看似代理維權對于金融消費者很友好,可以幫助他們減少債務壓力。但是在他們支付給反催收組織一筆高額調解費或者處理費后并未結束,對方還會將這些客戶的信息在市場上繼續售賣給其它有需要的平臺,從中再次賺取費用。”360數科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債鬧團伙甚至會像金融消費者宣揚借錢不用還,誘導沒有還款能力的人把身份證、銀行卡、支付寶和有支付功能的微信交給其進行網絡借貸,進一步實施欺詐、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
近些年,關于“個人征信修復”的代理維權也愈加活躍。
度小滿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在2021年3月公司收到監管機構轉辦的王某征信投訴案件,客戶提出修改征信訴求。經核查,客戶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度小滿共辦理3筆借款,貸款金額共計10000元,自2018年4月起開始逾期,度小滿按照《征信管理條例》等法規要求,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報送逾期不良信息。自2021年9月以來,王某使用兩個不同的手機號碼,同時向度小滿反饋修改征信訴求,在處理過程中,發現兩個號碼的使用人不為同一人,且前后進線反饋訴求意圖不一致,故推斷該客戶可能存在代理維權情況。
“后來我們了解到,原來是王某在2021年因買房需求主動查詢打印征信報告后,發現征信存在瑕疵,通過銀行門口人員發放的代理修改征信宣傳單找到趙某。趙某向王某展示了過往成功征信修復的案例,表示可為王某修改銀行及度小滿小貸的逾期征信,收費88000元,并向其推薦并花費3000元試聽征信代理維權課程。”度小滿相關負責人說。
打擊金融黑產
實際上,自2020年“打擊惡意逃廢債”內容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全國性“反催收”打擊力度持續加大。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重慶市、湖南、深圳、海南、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山西、黑龍江、山東在內的多地銀保監局聯合當地公安廳、市場監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先后發起聯合打擊非法代理維權活動。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在陸續發文打擊此類非法活動。
今年4月,人民銀行印發《關于開展“征信修復”亂象專項治理“百日行動”工作的通知》,從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此項工作。
8月,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投訴問題整治的通知》,明確嚴肅查處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征信異議投訴咨詢、代理”為名的違法違規行為。
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更進一步為“違法違規代理維權行為”戴上法律的枷鎖,該法將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針對“代理維權”、“法律援助”等陷阱以及惡意逃廢債等非法行為,目前各家公司也在通過多種方式持續打擊。
“我們公司目前成立了打擊征信代理維權專項工作小組,比如上述征信修復案件就進行了深入走訪調查,并以此客訴為契機,深入推進打擊征信代理維權專項行動,深度挖掘征信代理維權背后的黑色產業鏈。”度小滿相關負責人表示。
360數科方面表示,隨著監管不斷加碼,債鬧機構逐漸變得越發隱蔽不易察覺,如何去發現客訴中的債鬧“分子”就尤為重要。公司采取人機一體的查找方式,將每日客戶投訴的進線渠道、投訴內容、溝通語氣、訴求訴點等相關投訴數據整理歸納,從中人工篩選可疑的數據,并將可疑數據前后通話記錄通過聲紋比對判斷投訴人是否為本人,非本人的客訴代客投訴的可能性較大。
“對于前期篩選出來的疑似黑產數據進行系統備注打標,同時提醒一線坐席及投訴處理人員謹慎對待,避免服務或者語言上被對方下圈套。”360數科方面認為,各類社交平臺也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政策宣傳、普法、警示宣傳的內容,強調珍惜個人信用價值。同時短視頻平臺要建立相應的打擊治理體系,加大對反催收內容的監測與審核力度,以及建立更完善的針對性舉報機制。
樂信公司則表示,公司通過技術手段,借助積累多年超過千萬的黑名單,構建了含有約 5 億個結點的復雜網絡,借此分析和計算每個用戶與黑名單和欺詐團伙的關聯程度、多個訂單之間的關聯程度,判斷風險的高低,尋找所謂的“壞用戶”和“壞訂單”,及時發現風險和問題。
同時,在行業聯動方面,今年3月樂信與馬上消費金融、平安普惠、招聯金融等十余家機構,在重慶成立全國首個打擊金融黑產行業共享互助組織——打擊金融領域黑產聯盟(AIF聯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