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鄒永勤 沒有不透風的墻。
11月18日晚間,和科達(002816.SZ)在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公告中表示,經多方聯系,截至“本函回復之日”,公司無法與實際控制人趙豐取得聯系,且未能了解趙豐具體失聯原因。
至此,此前傳得沸沸揚揚的“豐啟系”掌舵人趙豐失聯之事終于得到證實。而經濟觀察網記者經過調查和實地走訪,發現趙豐事件背后,可能牽涉更多的資本派系和公司。
實控人趙豐“確認失聯”
和科達11月18日晚間的公告,是針對深交所11月13日關注函的回復。事情緣于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前中天國富高管、現世紀證券董事長余維佳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同時被帶走的還有一位深市退市公司董事長趙某。而報道中趙某的身份與和科達新實控人趙豐的背景高度吻合(關于趙豐的詳細資料,請參見經濟觀察網11月15日的報道)。
為此,深交所于11月13日向和科達發送關注函,要求其核實趙豐是否確實被有權機關帶走調查、采取留置措施或其他強制措施;若屬實,則相關事實是否已觸及《股票上市規則》等規定的應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情形;此外,還要求其說明趙豐旗下深圳市豐啟智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啟智遠”)收購資金的來源方式等。
根據深交所的要求,和科達應該在11月16日前就上述問題做出書面說明。但和科達并未按時履行,而是在11月16日晚發布公告稱,需要延期至11月18日才能進行回復。
延期公告一出,市場開始猜測趙豐失聯傳聞大概率屬實,和科達股價開始連續殺跌,更于上周五創出今年4月以來的新低。
而到了11月18日晚,和科達終于在其姍姍來遲的回復公告中承認,實控人趙豐確實已經失聯,“經多方聯系,截至本函回復之日,我司仍無法與實際控制人趙豐取得聯系。我司已與控股股東豐啟智遠及實際控制人家屬取得聯系并進行核實。截至本函回復之日,上市公司尚未能了解具體失聯原因。”
和科達同時稱,他們將密切關注“趙豐事件的后續進展情況,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并認為,由于趙豐未在公司擔任職務,也不參與公司具體生產經營活動等原因,故該事項對公司治理結構、日常經營運作等沒有重大不利影響。
對于市場最為留意的深交所關注函中提到的“相關事實是否已觸及《股票上市規則》第7.7.6條等規定的應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形”,和科達在回復中強調稱,“經核查,目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正常履職,生產經營情況良好,公司及控股股東也均未收到任何法律文書或其他證據表明公司存在《股票上市規則》第7.7.6條等規定的應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情形。”
意思就是,實控人趙豐雖然已經失聯,但這并不屬于需要披露的信息。這有違市場大眾常識的表達,可能卻是事實的真相。
一位IPO咨詢行業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根據第7.7.6條規定,上市公司因實控人情況需要及時披露信息的,包括下列情形:實控人在涉嫌犯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受到刑事處罰,涉嫌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或者受到其他有權機關重大行政處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或者職務犯罪被紀檢監察機關采取留置措施且影響其履行職責。
“現在就趙豐這個事件,和科達除非知曉他是因上述某種情形而失聯,否則確實不屬于應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該業內人士說。
而實際上,截至記者發稿時,趙豐作為實控人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興民智通(002355.SZ)亦未對趙豐失聯一事作出任何披露,而深交所雖然11月13日向和科達發送關注函,但卻并未對興民智通發函。
記者探訪“豐啟系”大本營
和科達在回復公告中,還就新任控股股東豐啟智遠收購資金的來源進行了說明,“豐啟智遠本次收購資金款項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其中自有資金2億元為豐啟智遠的股東實繳資本;自籌資金通過借款方式籌集,資金提供方為阜陽賦潁科泉投資中心(有限合伙)。自籌資金2億元的借款期限為12個月,借款自本年7月底開始起算,借款期間利率為年化9.6%,逾期期間利率為年化14.8%”。
資金提供方阜陽賦潁科泉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究竟有何來頭?
天眼查平臺顯示,阜陽賦潁科泉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成立于2020年,其法定代表人兼執行事務合伙人為上海天賦寶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而上海天賦寶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執行董事為孟宇亮。
更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孟宇亮除了身兼多家阜陽本地公司的高管外,同時更是青島豐啟環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豐啟環保)的高管:豐啟環保成立于2020年5月,孟宇亮于當年10月便任職其董事,一直至今。而趙豐正是通過豐啟環保成功入主上市公司興民智通的,可以說,豐啟環保在“豐啟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兜兜轉轉,線索最終又回到了“豐啟系”。趙豐作為“豐啟系”掌舵人,除了是和科達和興民智通兩家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外,還在多家“豐啟”字頭公司擔任執行董事、總經理等職務,最重要的分別是深圳豐啟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啟實業)、深圳市豐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啟控股)、深圳市豐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啟投資)、深圳市豐啟領航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啟領航)以及豐啟智遠。其中,豐啟智遠是和科達的控股股東。
如果說趙豐因未在和科達擔任職務,所以其失聯對和科達不構成利空的話;那么,趙豐的失聯,難道不會對“豐啟系”內的公司產生影響?并進而對豐啟智遠的收購資金來源產生影響?在上述幾家公司的注冊電話均撥打不通的情況下,由于他們的辦公地址均顯示為相同的“恒邦置地大廈二十六層”,所以記者決定親到現場探個究竟。
恒邦置地大廈位于深圳市福田區香蜜湖街道香嶺社區僑香路3089號,附近便是深圳著名的豪宅天鵝湖花園。11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恒邦置地大廈二十六層,即“豐啟系”的大本營,發現整層都是“豐啟系”公司的辦公場。
或許是周末,當天并沒有工作人員上班,玻璃大門緊鎖。玻璃大門上左右兩邊分別貼著豐啟控股和興民智通的招牌,但并沒和科達及其控股股東豐啟智遠的痕跡;顯然,雖然同為上市公司,和科達在“豐啟系”中遠沒有興民智通的分量重。
透過玻璃門,記者見到氣派的前臺背景墻上,居中標注著豐啟控股的LOGO;緊接著下面一行,以略為細一檔的字體標注著三家公司的LOGO,由左至右分別為恒泰融安、興民智通、SKYWOOO。這樣的格局布置,預示著上述三家公司跟豐啟控股存在著緊密關聯。
“豐啟系”公司前臺接待處
回復公告中指出,豐啟領航、豐啟控股控制的核心業務為興民智通,這也是眾所周知之事;但剩下的兩個恒泰融安和SKYWOOO此前卻從未有相關信息披露過。
據恒泰融安官網資料顯示,其成立于2011年,是國內首批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編碼為:P1003595。近年來,恒泰融安在二級市場頻為活躍。通聯數據Datayes!的統計顯示,華鐵應急(603300.SH)、ST龍凈(600388.SH)、新風光(688663.SH)、瑞可達(688800.SH)等上市公司三季度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均顯現恒泰融安旗下產品的身影。
但奇怪的是,無論是從高管從業經歷還是股東名單入手,甚至是注冊地址,記者均未能找出恒泰融安與“豐啟系”有何聯系,不知道該公司名字為何會放置于此。
至于SKYWOOO,百度搜索直接指向的是深圳金語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語科技);而記者從金語科技官網發現,其聯系地址正是“豐啟系”大本營所在地,即恒邦置地大廈26樓。
天眼查平臺顯示,金語科技屬于另一個資本派系——武漢楚樺行投資發展的成員之一。武漢楚樺行投資發展的全部成員企業多達33家,其中除了金語科技外,興民智通赫然在列;此外,合肥豐啟未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豐啟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帶“豐啟”字頭的公司亦在其中。
或許,在“豐啟系”背后還有著多家資本派系的存在,而且互相交叉、錯綜復雜。
信披存瑕疵的公司
此外,在11月18日晚的回復公告中,和科達亦向深交所解釋了為何沒有及時披露豐啟智遠將800萬股股票質押給益陽高新投這一信息的原因,并表示“我司日后會加強信息披露管理,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
事實上,和科達近年在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方面確實存在一定的瑕疵。通聯數據Datayes!的統計顯示,截至11月18日,年內深交所已經六度向和科達發送函件(四份關注函,兩份問詢函);但和科達均未能在規定時間內作出說明,而是全部進行了延期回復。
2022年1月21日,深交所就2021年度業績預告事宜向和科達發送年內第一份關注函,并要求其在1月26日前回復。但和科達并未按照規定時間回復,而是延期至2月12日才進行回復。
2022年4月16日,深交所向和科達發送年內第二份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利用籌劃重大事項炒作股價、配合減持等行為,并于4月21日前回復。而和科達申請延期至5月10日才作出相關說明。
就在和科達延期回復第二份關注函期間,深交所于4月26日向其發出年報問詢函,要求其于5月11日前就2021年年報的相關事項作出說明。毫無意外,和科達再一次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作出回復,延期至5月19日才進行說明。
2022年8月18日,深交所再度向和科達發出關注函,矛頭直指其新實控人趙豐,并讓其于8月23日前就趙豐在入主公司過程中的一些異常情況作出說明。和科達延期至8月30日才作出回復。
2022年9月14日,深交所就和科達半年報中的反常數據向其發送半年報問詢函,并要求和科達在9月21日前作出說明。而和科達拖到9月24日才進行回復。
2022年11月13日,深交所再一次向和科達發出關注函,表達了其對趙豐入主公司過程中的相關細節高度關注,并讓和科達于11月16日說明趙豐是否已被有權機關帶走調查、采取留置措施或其他強制措施。而這一次,和科達拖延至11月18日晚才進行了回復說明。
監管層對于這些屢屢延期回復的上市公司又是處于什么樣的態度呢?此前記者就該問題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深交所咨詢,得到的答復是,“目前深交所并沒有相關的條文規定不能延期回復,但沒有規定不代表不會對他們進行處罰”。
而在華南某上市公司董秘辦任職的楊先生則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確實有不少上市公司因屢屢延期回復而遭到了交易所的處罰,比如*ST羅頓(600209.SH,已退市)、*ST紫晶(688086.SH)等;“其實,在交易所發給上市公司的各種函文件中,關注函和問詢函的力度是相對較輕的,所以除非有特殊情況,我們在接收到關注函或問詢函后,都會在規定時間內及時回復,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