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2022年11月22日,證監會上市部主任李明在發表關于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演講時表示,今年強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強制退市的17家,兩年退市家數占30多年來全部已退市公司總量的40%。
上市公司質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微觀基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李明表示,證監會抓實抓細《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落地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高比例質押公司從702家降至282家
據李明介紹,化解“清欠解保”風險方面,按照“給時間、真整改”的思路,督促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限期完成整改,違規占用擔保整改完成率約90%,“清欠解保”取得明顯成效。股票質押風險方面,“一司一策”推動化解,存在高比例質押的公司家數從高峰期的702家下降至282家,全市場股份質押市值占比由最高時的接近10%降至4.07%,股票質押風險大幅度收斂。存量公司風險方面,通過多種方式壓降,兩年來風險公司較最高峰減少432家,風險公司出清速度明顯加快。
李明表示,長期以來,市場對退市有不同的視角和看法,有的認為要將退市數量與上市數量掛鉤,要“大進大出”;有的認為退市將造成公司與股東個體利益受損,要盡量少退。這兩種看法都不妥,對退市的評價不在于數量,而在于是否“應退盡退”。2020年中央批準《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以來,證監會“靶向”發力精準打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退市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今年強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強制退市的17家,兩年退市家數占30多年來全部已退市公司總量的40%。
李明表示,這些公司的退市,是對市場投資理念、生態系統的深刻扭轉,解決了證券監管資源長期與風險公司的無謂糾纏,更是幫助地方政府騰出手來更好謀劃發展。退市常態化是困擾資本市場30年的難事大事,取得今天的成績實屬不易。
用三年時間推動上市公司“五種能力”持續提升
李明介紹,兩年來,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加,一周前境內上市公司數量正式突破5000大關,與2019年底相比增長了近1/3,與十年前相比更是翻了近一番;除數量增長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代表高質量發展內涵的上市公司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體現在行業更“新”、規模更“大”、盈利更“好”、融資更“平衡”等方面。
截至11月18日,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數合計1831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7%。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超過2500家、占比超五成,這些公司中30%都是近兩年登陸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服務創新戰略不斷提質增速。同時,行業發展更加平衡,實體上市公司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7.3%,已經超過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和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的局面得到了顯著改善。
在談及下一步工作重點時,李明表示,近日,證監會制定了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如果說過去兩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的主要特點是“治亂”;那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一輪方案的核心將是“提質”。力爭用3年時間,大力推動上市公司“五種能力”持續提升,使上市公司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生態顯著改善,監管體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對于新一輪行動方案的重點工作,李明表示,一是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制度規則體系。下一步,將重在提升規則“質量”,全面啟動監管法規“實質性修訂”工作,補齊一批缺失的規則、修改一批滯后的規則、理順一批雜亂的規則,構建以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為核心,以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購重組、退市和破產重整、監管執法5個方面規章為主干,以證監會規范性文件和交易所自律規則為重要組成部分的“1+5+N”的上市公司監管法規體系,全面提升監管法規的科學化水平。
二是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怎么樣,歸根結底是制度和意識的問題,制度約束的是底線,意識強化的是內生動力。要加快監管制度供給,聚焦深層次問題,針對性完善制度規則和監管安排,增加法治的“硬手段”。
三是進一步深化增量存量改革。在入口端,要持續落實優化發行上市條件的要求,嚴把審核質量關,加大資本市場對優質企業的扶持力度。在融資端,持續優化資本市場融資制度,完善并購重組監管機制,更好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貫通融合。在出口端,要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在強化制度執行上持續發力,確保退市改革執行不走形、不變樣,堅決把“空殼僵尸”和“害群之馬”清出市場;優化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且具有挽救價值的危困公司通過破產重整實現重生。
四是進一步提高監管的適應性時效性引領性。面對新形勢,必須大力推進監管轉型,通過轉機制、轉方式、補短板,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監管質效。要完善全鏈條監管機制,打造上市公司監管“工具箱”,切實提升監管系統性時效性。要深入貫徹落實分類監管、科學監管、精準監管的理念,強化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聯動,進一步提高“發現問題、處置風險”的能力。要針對財務造假、占用擔保等重大違法行為的新變化新趨勢,構建監管長效機制,開展防范打擊財務造假、占用擔保的專項治理。通過這些工作,打造職責清晰、流程規范、運轉高效的上市公司監管新格局。
五是進一步增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強大合力。實施新一輪行動方案,更加需要鞏固強化共治共享格局。要進一步強化與各方的協作聯動,在提升規范運作水平、推進提質增效、處置突出風險等方面增強合力。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