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俏彬/文
從當前的國際形勢、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情況、國家重大戰略等各方面看,明年財政政策要繼續保持積極態勢。但在“積極”這一大方向確定的前提下,財政政策的具體內容要牢牢地抓住“結構調整”做足文章。
第一,優化債務結構,適當增加一般債規模,縮減專項債規模?;谖覈洕M入新發展階段后,投資方面出現的一些新特點和新要求,2023年可考慮適當縮減專項債務規模,相應增加一般債務,適當增加中央債規模,縮減地方債規模。嚴格控制隱性債務。
第二,優化財政投資結構。從今年專項債的使用情況可以看出,專項債使用效果不及預期,這與我國經濟轉型的關系密切。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后,傳統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大大縮小,以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為主線的新基建投資在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更需要為社會投資、民間投資創造空間。這對政府投資方向、主體和規模都有很大影響。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已經進入了重新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關鍵時點。從財政政策的角度看,政府投資仍要繼續。但一要堅持財政投資的基本特性,突出基礎性和公共性;二要牢牢地抓住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這兩個方向,突出重點;三要想方設法帶動民間投資和社會投資??偠灾?,應該從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推動財政在投資方向、主體、協同性方面做好協調。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還需要做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過去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更多強調交叉點,比如政策性金融。近年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出現了很多新形式,包括結構性的貨幣政策、總量性的財政政策等。今年在“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下,政策錨點已經轉向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這意味著大部分任務可能會落到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身上,而這正是傳統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主要領域,相應的工具和手段比較成熟,經驗也很豐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在這一點上做好配合。
第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受各種因素影響,今年財政確實比較困難。但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上看,明年財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的支出強度、同時要加快支出進度,通過財政政策向各方面傳遞出積極信號。要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好重點支出,包括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教育、科技、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當然也包括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要發揮好“自動穩定器”的作用,用好用足我國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體系,解決好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問題。
第四,優化政府收入結構。當前我國宏觀稅負只有15%左右,但正常情況下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30%~35%之間,這其中差距主要通過其他收入進行補足,包括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其他收入等。從體制層面看,當前我國提高稅收的可能性不大。要在稅收收入有限的情況下保持財政支出強度,就只能多在統籌存量上做文章,如國有資產經營紅利上交比例、盤活存量、加強對國資國產收益管理等。最近一段時間,地方政府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明年還要進一步加強。這也體現出我國體制的特點,國資、國產作為政府資源,理應在國家理財體系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第五,優化減稅降費結構。從支出端看,減稅降費要逐步從大規模、總量式減稅,優化為結構性減稅,突出支持重點。對該支持的領域要繼續支持到位,比如制造業、科技行業、綠色產業、中小微、個體戶等。從收入端看,在加強對高收入人群稅收征管的同時,還要做好對勤勞所得的長期激勵,這就涉及到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問題??偠灾?,稅收結構優化要從兩方面著手,既要減得下去,也要能收得上來,核心是要完善社會激勵機制,鼓勵通過勤勞致富來獲得較高收入,加強政策和制度信號的引導。
第六,在專項債和一般公共預算之間建立“防火墻”。今年一些地方財政運行出現困難,社會對此非常關注,明年會不會繼續困難、甚至成為一個巨大的風險點?這一問題已被反復討論。從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況和財政收支情況看,維持政府運轉、提供正常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問題等正常支出是完全有保障的,這不僅是因為我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還因為近些年我國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比如財政直達資金機制、各類運行監管機制等,理論上完全可以維持地方財政的正常運轉。最大的風險點在于,在土地收入下降的同時,地方政府承擔著巨大的債務還本付息壓力。一旦某個點、某個環節上出現漏洞,就可能導致地方政府想方設法、動用所有能用的資源還債,甚至不排除個別地方政府可能用一般公共預算去填專項債的窟窿,這就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制度,在專項債和一般公共預算之間建立“防火墻”,對一般公共預算用于償債的比例和范圍做出嚴格規定,預先防范土地收入下降對財政正常運行產生過大沖擊。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