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m2mmo"><center id="m2mmo"></center></menu>
  • 新形勢下,加快優化防疫政策

    言詠2022-12-01 17:11

    言詠/文 拆掉水馬圍擋、恢復堂食、進入公共場所只查綠碼無需核酸、廣州塔上霓虹燈旋轉閃出“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城市的煙火氣正在回來。這是11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的廣州。此前一天,廣州新增感染者6995人,其中無癥狀感染者占比超過92%。

    11月30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座談會,聽取有關方面專家對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見建議。她指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是什么?一方面,隨著病毒變異到奧密克戎毒株,其傳染性大幅增強,但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今年進入秋冬以來,國內疫情一直處于高位,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已連續數日超過3萬,11月27日當天突破了4萬例。重慶、廣州、北京等形勢嚴峻的城市,每日新增的感染者數量都達到數千例。與此同時,感染者中無癥狀和輕癥比例極高,拿廣州來說,此輪疫情以來累計感染超過15萬人,無癥狀感染者占比約95%,即便刨掉后來轉為確診者的人數,占比仍然是大頭。截至11月26日,廣州在院治療的感染者中,輕型占比超過97%,普通型占比約2.5%。其他城市的數據可能有些不同,但規律一致。

    另一方面,由于奧密克戎的高傳染性,陽性病例數不斷增多,現有的防控手段對人們工作生活的影響日漸頻繁。核酸混檢異常的幾率越來越高、核酸檢測交叉感染的風險越來越大,從個體自我保護的角度,做不做核酸成為一個需要權衡利弊的問題。另外,盡管政府已經盡力改善,但時值寒冷冬日,方艙里有限的吃住條件不利于感染者康復的確是現實問題。有的小區,鄰居主動勸有幼童感染者的家庭居家隔離,彰顯了人性的善良,也折射出人們普遍的擔憂。從更廣的角度來說,隨著陽性病例數的增多,即便很精準,封控管控范圍也不可避免越來越大,不利于經濟復蘇。

    我們看到,政府對此已經做了一些優化調整。從中央要求科學防控、杜絕層層加碼的“二十條”,到各地陸續明確無社會面活動人員可不做核酸,再到廣州停止查驗核酸,無一不是順應新形勢,回應民眾關切。這樣的優化調整還應該更多更系統。首先,有關專家要客觀、科學地向公眾告知奧密克戎病毒的特點、危害程度,這是面對新形勢的共識基礎,同時也能減少不理性的恐慌,恐慌往往是導致醫療擠兌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在徹查個別核酸機構亂象的同時,是否可以重新評估常態化核酸的利弊。在病毒傳播力增強的情況下,“混篩”手段是否還有效?人力物力財力是否還足以應對?民眾擔心的交叉感染的風險能否避免?有沒有更有效的檢驗手段?在感染者可否居家隔離的問題上,11月27日,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侗曾表示,“將來怎么調整,要做好預案”。這樣的預案要盡快形成,因為目前的現實中,即便不考慮感染者意愿,也已經出現了因人力或床位因素無法及時轉運的現象。那么,如果感染者居家隔離,如何約束其自我管理,如何指導其觀察病情,其他鄰居解封條件如何制定等,都需要政策明晰和規范。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醫療資源、藥物儲備、疫苗普及要跟上,這在“二十條”中都有相關表述。如何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最有效地統籌人力物力,避免對醫療系統造成沖擊,保護最需要保護的人群?疫苗接種的策略還可以更優化嗎?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接種意愿?相關藥物儲備目前進展如何,可以如何加速?這些問題都值得在政策面研究、討論、細化,而我們最終走出疫情,也要依靠這些答案。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評論版主編
    武漢大學法文系畢業。08年入職機動記者部。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小说区三区
  • <menu id="m2mmo"><center id="m2mmo"></center></menu>